首页
> 动态新闻 > 国资信息
探访循环经济“公用样板”,看科技赋能“变废为金”
时间:2025-04-23 09:38 来源:温州市国资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市公用集团把持续深化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作为惠民利企的重要一招,环保板块正聚力打造3座区域一体化环保产业园和1个碳资产交易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域环保基础设施“互联互保”,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绿色基底,全面构筑“大城公用”发展格局,为温州“强城行动”注入公用力量。

点废成金,餐厨垃圾的“绿色重生”

垃圾分类实施后,餐厨垃圾是怎么收集、运输和处置,“吃干榨净”最后“变绿重生”?在瓯海餐厨垃圾处理厂里,找到了答案。

清晨,满载着餐厨垃圾的收运车驶入瓯海餐厨垃圾处理厂并顺利完成卸料,一场餐厨垃圾的“炼金术”从此刻开始。据介绍,瓯海餐厨垃圾处理厂主打餐厨垃圾“收集-处理-再生-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设计日处理能力达150吨,服务范围覆盖温州市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的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食堂及居民家庭产生的餐厨垃圾。在这里,收运的餐厨垃圾将经过“预处理+厌氧发酵+生物转化”工艺,通过自动化分选、油水分离、沼气发电等环节,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柴油、清洁能源。据统计,瓯海餐厨垃圾处理厂投运后,每年可转化沼气450余万立方米、生物柴油原料约1300吨,沼气发电年产约600万度。

市公用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瓯海餐厨垃圾处理厂的投运标志着市域环保事业“一盘棋”又迈出重要一步,市公用集团将继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实践,实现“绿电生产-生态增益”的良性循环。

变废为宝,政企联动的“聚力效应”

在苍南,一场“变废为宝”的绿色革命同样在上演。环保一体化整合后,苍南餐厨垃圾处理厂收运服务已从苍南县城逐步延伸至苍南县各乡镇,收运范围从原先的灵溪镇及周边街道扩充至炎亭镇、霞关镇等偏远乡镇。

这场“变废为宝”战役的背后,是市公用集团与属地政府部门携手,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聚力突破行业领域关键技术,以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据介绍,苍南餐厨垃圾处理厂采用中温厌氧的工艺流程,配备包括“餐厨垃圾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沼气净化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等系列先进系统,日处理能力100吨/日。

今年3月,苍南餐厨垃圾处理厂的运营单位苍南绿境公司还与公用执法联络办公室联合启动餐厨垃圾收运专项巡察行动,持续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垃圾行为,共发现偷倒行为8次。苍南绿境公司以此次联合执法为契机,开展14次市场摸排,走访餐厨垃圾产废单位300余户。

提质增效,科技赋能的“公用样板”

从“市区”到“市域”,市公用集团向“绿”聚力,赋能环保板块新发展。从“餐厨垃圾”到“一体化协同处置”,深挖环保板块资源互联共融,创新打造了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协同发展模式”样板。

作为温州市首个集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科研和生产、环保宣传、居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环保循环产业园项目,龙港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双近零排放”理念规划,打造全国首个“污染物”和“碳”两个指标“近零排放”综合处置产业园,成为市公用集团践行“碳中和”理念的一个重要实践。园区按照再生水厂、污水污泥及排水管渠污泥处理厂、固废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及危废转运平台、绿植垃圾及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厂等六大处理设施合理布局,全面构建“水、电、热”绿色循环链。其中,龙港餐厨垃圾处理厂通过对餐厨垃圾进行初步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再利用高效热水解技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最终变成水、渣、混合油脂。

而龙港市再生水厂采用了“组合式、地埋式、全覆盖、全除臭、智慧化”花园式再生水厂建设模式。地下是再生水厂,并将出水标准提高到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俗称准四类)。地上是水文化体育主题公园,充分满足周边市民体育健身、参观游玩等需求,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一站式体育场所,将“邻避”变为“邻利”。

龙港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置中心项目则承担起龙港市排水管渠养护、工业企业生产、园林绿化管理等固废垃圾的处置工作,每年还可生产再生混凝土井盖、透水砖等固废资源化产品约20万吨。固废处置中心焚烧发电可供给给产业园内其他子项,污废水就近纳入产业园内再生水厂进行协同处置,再生水厂处置后的再生水可再回用于本项目,真正实现产业园整体“物料循环、能量回用”的绿色低碳循环。据测算,项目全部投产后一年发电量达6500万千瓦时,相当于2万户4口之家的一年用电量。

据统计,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整体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吃掉”城市污水约4380万吨、COD污染物排放量1.6万吨、各类城市固体废弃物30.73万吨,“吐出”可回收利用油脂约1460吨、建材原料17.2万吨、外供电网约4000万千瓦时。产业园每年还能为城市节约用电量约6500万千瓦时,年节约用水量约52万吨,真真切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世界地球日当天,市公用集团在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举行“碳路前行‧好水到家”融合共建活动。现场发布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的7条“好水到家精品路线”成为亮点,通过实地探访,全方位展现温州公用供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市公用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党建红”引领,突出主责主业,搭建政企合作、大公用文化融合、产学研联动的新平台,让“大城公用•服务民生”理念深入人心。

“好水到家”精品路线

线路一:永嘉乐清路线——从山到海,跨域调水

线路二:温州市区路线——一滴水的“洁净之旅”

线路三:市区瑞安路线——温瑞共饮“一碗清水”

线路四:瑞安平阳路线——大水源联动调度

线路五:苍南龙港路线——水的再生发展

线路六:平苍龙路线——三地联动,融合共建

线路七:文成泰顺路线——山区供水,生态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