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公用集团交出服务民生理想答卷,被评定为“全市2023年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单位”。在这份“高分答卷”中,市公用集团各项核心指标和重要生产经营指标总体保持增幅,服务民生脉络延伸至12个县(市、区)。
“高分答卷”背后,是温州在全国率先推进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市公用集团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打造全市域“民生一盘棋”运营管理平台,服务范围包括全市域的城镇及农村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维管理和服务,全面系统推进全市水务、建工、燃气、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谋划产城融合的公用“密码”。
担使命 瞄准“强城”目标 构建公用一体化新格局
强城行动,集结号已经吹响。“大城公用”助力强城,以“公用服务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愿景,积极推进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发展新格局。
“大城公用”如何助力“强城行动”?一系列的政策与举措,让公用事业一体化与“强城行动”双向奔赴。
去年市公用集团率全国之先,推进全市域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以“民生保障最优化、运营成本最低化、效能发挥最大化、能力提升最高化”为目标,全面筑强国企核心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运行和风险防范能力。
围绕强城蓝图,市公用集团积极履责担当,构建起全市原水、供水、排水、中水回用“一张网”;管道燃气、瓶装液化气“一张网”;固废及水、土、气治理“一张网”的“三张网”建设。通过整合全市域水务、建工、燃气、环保四大板块资源,市公用集团实现了全市“统一资本运作、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的运营体系。
这种运营体系不仅被称为公用事业改革的“温州样板”,更用“公用力度”为温州强城添码。短短一年时间,市公用集团管理体制全面重塑,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资产总额超590亿元,供水能力全国排名第12位。水气业务实现“一号接通、一窗受理、全市通办”。发挥AAA主体信用评级,通过市域公用板块国有资产规模化运作,节约融资成本约7亿元,利率创全市国企最低,获省专项资金903万、地方债券4.72亿。而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后,市公用集团按照集约布局、共建共享、协同处置的原则,构建全市互联互保基础设施集约化一体布局,统筹编制水务、燃气、环保“三年建设计划”,全面推进公用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基础设施到民生服务,从产业集聚到创新协同,从深化改革到跨越式发展,“一体化”盘活了市域范围内的公用事业“一盘棋”,“1+4+X”市、县两级管理架构大刀阔斧拉开全域发展空间布局。市公用集团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助力温州虹吸聚能,向“强”生长。
育产业 提升发展质效 谋划产城融合新布局
势之所至,总能水到渠成,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放大了“大城公用”的建设圈。公用姓党,公用为民,市公用集团以“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用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兑现了服务民生承诺。
一大批重点项目大干快干,项目成果次第开花。供水方面,投用瓯江南北联网保供水项目等2个应急工程,洞头陆域引调水工程年度完成率达到140.9%,瓯江引水工程具备提前1年通水条件,市域“供水大环网”基本成网。供气方面,加快推进燃气供应一体化及安全提升工程,开工东部LNG应急气源站,完成全市12座气站选址。环保方面,中标33.05亿滨海净水厂项目,新建环保项目龙港餐厨垃圾处理厂、污泥处理厂、再生水厂和瓯海餐厨垃圾处理厂4个,新增易腐垃圾处置能力15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8万吨/日、污泥处理能力100吨/日。
厉兵秣马建项目的同时,市公用集团锚定建设“资产超千亿、营收超百亿”的市属大型现代化国企和国内一流的公用事业综合运营服务商的目标,不断培育新业务、新业态、新增长,用全新动能和优势,构建与“一体化”相适应的公用事业产城融合新格局。
温州版的“南水北调”工程和瓯江引水工程,构建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应急保障高效有力的现代化供水体系;原水一体化“水库家族”中8座水库互联成网,实现联网水库互为备用水源,其中珊溪水利枢纽供水范围已覆盖温州12个县(市、区);以滨海净水厂特许经营权项目为基础,与北京碧生源科技公司组成联合体,就水务、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此外,“智慧公用”的触角从“市区”延伸至“市域”,实现数字化平台的193类数据指标整合归集。龙港市市政雨污管网修复改造工程,以技术合作破局地域隔断;市公用集团与苍南县政府、金卡智能集团合资建立浙江金瓯水务科技公司,打造公用事业数字化样板;自来水公司与浙江中控信息产业公司联合成立温州市给水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水务行业数字化管理与科研应用……
2024年,是市公用事业一体化转型发展提升年。肩负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使命,市公用集团以“强城有我”的姿态全新出发,抓项目谋转型、扩资产强信用,实现公用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温州“强城行动”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