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新闻 > 国资信息
公用匠心 引才聚才,公用技能大师工作室风采展示(二)
时间:2024-05-24 09:59 来源:温州市国资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市公用集团大力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刘春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史洋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薛晓鹏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着力培养技能人才攻关技术难题,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燃气集团两个市级大师技能工作室】:

聚焦“决定因素”

资源集成,搭建技能交流平台

燃气集团通过精心谋划、资源整合,于2019年创设公用工匠实训基地并汇聚刘春业等在内14名燃气专业高技术人才作为实训基地的技能导师。工匠实训基地总面积260㎡,设立管网技能培训中心、居民客户技能培训中心、非居民客户技能培训中心,细分为燃气调压工作业区等7个专业区域,开展管道工、调压工等8大岗位的实操训练、技能培训,深化“产学研”,真正实现源头培养、分类培养、递进培养。目前,公用工匠实训基地已经成功孵化了“刘春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史洋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等2大市级燃气专业技术领域技能培训示范点。

借助公用工匠实训基地的平台,大师技能工作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同行交流等工作,先后接待了重庆燃气、台州华润燃气等十几家同行公司的参观交流,成功承办五届市级管道安装技能大赛、6次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举办69次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技能人才5000余人次等等,成为浙南地区燃气工匠的成长摇篮。

聚焦“基础支撑”

完善机制,实现人才破壁赋能

为加快青年人才培育,壮大中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人才培养的领衔作用,燃气集团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今年研究出台了人才管理工作机制等制度,创新实施燃气集团“蓝焰”人才计划,不断完善《大师技能工作室管理办法》等配套体系,设立工作室专项经费。工作室还创新推出“理论——实践——理论”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形成了较完善的技能传授和人才培养体系,并赋能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能够继承燃气专业高技能并不断创新的优秀人才。

技能大师工作室收揽了“全国燃气行业技术能手”“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浙江省建设工匠”“温州工匠”“温州市技术能手”等3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公司拥有高级职称人才14人,中级职称83人,高级技师12人,技师9人。

聚焦“技术攻坚”

提升短板,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大师技能工作室每年开展一项新项目、新方法、新技术课题研究,在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创造先进生产操作方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作室成立以来,在企业规范管理、气源调峰控制、气质稳定工艺、智慧化燃气等多个专业领域展开了技术攻坚,年均攻坚项目近10余个。在国家及省级燃气专业刊物上发表《燃气管道沉降应对措施研究分析》等50余篇相关专业论文。完成天然气计量管理与输出控制、天然气加臭装置维修等21项课题研究工作,成功攻克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技术等多项企业重大技术革新攻关项目,为公司产生经济效益超过800万元,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25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6个软件著作权。同时参编《城镇燃气设施安全检查标准》等4个省级地方标准,《高层建筑燃气管道技术规程》等4个团体标准,整体科研水平走在全省行业前列。

薛晓鹏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

市排水公司薛晓鹏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21年12月成立,由“温州市劳动模范”“浙江金蓝领”“浙江工匠”薛晓鹏为领衔人物,及各部门专家人才、技术能手、业务骨干等21人组成。工作室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目标导向,持续在强化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功入选2023 年度“五小”竞赛活动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

树规范

夯实创新基础

排水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工作室规范运转、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公司《特殊人才管理办法》《导师带徒管理制度》,成立公司技术(管理)创新发展与专业人才培育小组——管网整治组、设备维养组、水处理工艺组、信息化工作组等技术发展小组,为打造人才“练兵场”厚植创新土壤。工作室根据技术人员专业特长及岗位特点,制定“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在各个部门的积极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氛围。

重引领

彰显担当作为

围绕理论宣讲、技能实训、安全宣贯、榜样学习等方面,深入开展“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主题活动,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用‘四个十分钟’锤炼‘四心’守护城市排水生命线”案例成功入选市总工会主办的“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十佳优秀案例。强化“党建引领,合作共建”模式,结合红色根脉活动主题,发挥优秀做法辐射作用,联合党团等基层组织打造“午时一刻钟”活动,为排水管网维养案例分析、单兵设备的拓展应用、排水案卷处置等经验分享、技能提升搭建平台,营造全公司“人人为公司发展献策、出力”的良好氛围。

强设施

保障硬核支撑

紧密结合岗位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制定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扩面提质”计划,制定泵站实操培训平台设计方案,搭设更符合需求的泵站实操培训平台,丰富完善“实操练兵”设施。推进实训基地车间现场设备与实物模型的升级改造,不断丰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文化内涵,强化成果展示和专业技能培训两大核心功能,全面打造“人才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人才

打造发展高地

围绕管网提质增效、水质提升、污水处理、防汛防台、数字化改革等重点领域,选拔首批“青蓝工程”导师20名,充分发挥骨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助力职工成长。推出机电设备实操、维养安全管理、异常处置培训等特色培训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培训对象的精准性、培训成果的有效性。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培养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技师3名、工程师8名、技师1名、公用工匠2名。同时,工作室成员先后3次参与温州市域重大技术帮扶工作,2次担任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持续在技术改造、能源分析、单兵作业等方面带领排水行业人员提升技能水平。

解难题

推动成果转化

在完成上陡门、汤家桥污水泵站“黑灯”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耐宝路、金岙污水泵站等6座“黑灯”泵站自控系统改造工作,推进主要设备运行自动化监测,降低排水泵站能耗运行成本。推进污水处理厂除臭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攻关,将原厂区两组(单组风量18000m³/h)的除臭设备升级为1组18000m³/h和1组22000m³/h的生物除臭系统,提高臭气废气收集处置率,助力节能减排。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完成技术攻坚项目9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申报专利16项、论文2篇,制定6项排水行业标准规范,2项课题分别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重点课题征文评选活动三等奖、市科学技术局2023年温州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