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新闻 > 国资信息
城市交通圈,如何真正实现“内畅外快”?
时间:2024-02-21 10:27 来源:温州市国资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段路网,一座城。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经济是基础,交通是命脉。在城市的广阔版图上,道路如同城市动脉一般,延伸扩展,推动城市发展。

作为强城行动的关键一环——加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为温州打造一座功能齐全、能级跃升的现代化拥江滨海城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如今进展如何?打造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温州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本期的“强城行动”进行时——青年观察团走进温州市域铁路S3线施工现场,倾听这座城市不断向上拔节生长的发展强音。

进展有条不紊,施工难度不小

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一期工程,是继S1线、S2线建成后,目前我市在建的第3条轨道交通线路,主要连接瑞安市和瓯海区,建成后,将与S1、S2线构建起环大罗山轨道交通网络,温州与周边区域“1小时交通圈”将基本形成。

在S3线SG4标段施工现场,3根高12米的花瓶式墩柱尤为显眼,首个墩柱于1月3日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成功脱模,为后续简支梁施工奠定基础,这也标志着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一期工程土建SG4标段已进入全面大干、快干阶段。

“目前SG4标段已累计完成桩基144根、墩身3个,完成产值逾2000万;SG5标段鹅湖站车站设计试桩已完成;SG6标段已开标,正在进行施工合同签订;SG7标段正开展城市设计和车辆段上盖开发整体方案编制,计划2024年10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市铁投集团建设分公司总经理王威向城市观察团成员介绍着目前S3线的施工进展情况,话语中透露着坚定与信心。

全程参与温州3条市域铁路建设的王威,对S3线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在他眼里,尽管S3线的线路总长并没有S1线、S2线长,但这条“上层跑汽车、下层跑列车”的城市大动脉还有很多难关等着他们去攻克。

“最难的应该属S3线分建段SG2、SG3标段,这里是瓯海大道下立交地道与S3线地下区间上下叠层共建,除了基坑开挖深度大,自身风险高外,地道还紧邻高架桥桥桩、住宅楼、污水总管等重要建构筑物,地面、地下管线改移及防护难度大,施工期间还需保障瓯越大道与瓯海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畅通,可谓任重道远。”尽管施工难度不小,但施工现场呈现的井然有序,以及各标段详尽的任务排期清单,让观察团成员对S3线顺利如期完工充满信心。

强城要行动 交通须先行

千古百业兴,先行是交通。

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这是摆在温州城市建设与发展面前的一道“必考题”。“强城行动”三年计划中,关于城市交通建设引起了观察团成员的共鸣。

“S1线、S2线的开通已经为拉大城市框架和城市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应,特别是灵昆、乐清、瑞安等地市民和沿线的相关产业带,都享受到了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针对S3线建设未来的期许,观察团成员杨广认为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资源,进行TOD开发,构建集居住、商业、办公、休闲于一体的活力新区,这样既能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压力,又能带动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使轨道交通发展和城市发展互融互惠。

“温州老火车站搬迁问题直接影响S1线和S3线的换乘以及线网的构建,希望相关部门能争取早日协调解决,使温州早日真正进入轨道交通线网时代。”杨广说。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交通路网的“骨骼动脉”与“毛细血管”的构建与重塑,将冲破城市之间的边界束缚。对此,市决咨委委员徐锦栋认为,交通与其他领域必须进一步开展创新融合,比如物流、产业、旅游、新基建等。“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未来趋势,正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升级,需要树立‘交通+’的理念,将其贯穿在交通规划、建设、运输、管理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