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轨道交通S1线是温州首条开通运营的市域铁路,其中的动车南站,坚守着16名“特殊”且“平凡”的人民警察,他们都是部队转业干部,合力建起了一座全省乃至全国罕见的轨道交通“退役军人服务站”,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守护着轨道安全。适逢重阳佳节,笔者带领大家走进“退役军人服务站”,分享轨道“老军转警们”的精彩故事。
想尽千方百计 建起“退役军人服务站”
S1线动车南站四位驻站民警是“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发起人,他们分别是来自温州市军分区转业的民警徐宇、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转业的民警金斌斌、上海市武警总队转业的民警张志、安徽省武警总队转业的民警佘大勇,他们的平均工龄超过了30年,最长工龄接近40年。
据徐宇介绍,2020年初,瓯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计划在全区范围内联合一些单位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而当时温州市公安局城市公共交通分局龙霞站派出所有半数民警和四分之一的辅警在入警前都是退役军人,凭借这样一个契机,徐宇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在S1线动车南站建立具有公安特色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设想。
但理想与现实终有距离,服务站的建设并没有那么顺利,作为建站工作的“总工程师”,他为建设“退役军人服务站”四处奔波、沟通对接,先后多次与市区两级公安部门、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沟通,跑政策、落实审批,建立并健全了一整套警军民合作工作机制,最终在2020年6月30日,S1线动车南站“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挂牌运营。
据龙霞站派出所副所长诸建丰介绍,“退役军人服务站”与潘桥街道的退伍军人(民兵)应急分队共建“平安义警”队伍,民警参加民兵训练,退伍军人(民兵)在客流高峰时段参加轨道执勤,至今累计执勤1000余人次。此外,“退役军人服务站”至今已为30余名退役(现役)军人提供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困难扶助等服务,树立尊崇爱护军人的良好风尚。
说尽千言万语 化解一起矛盾纠纷
在常年的驻站执勤中,“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民辅警们碰到最多的纠纷问题都是在安检口乘客与安检员之间发生的。例如,2024年8月的一天,一名乘客赵某(化名)暑期外出游玩回温,进站安检时,其背包卡在安检机里出不来,停机后,背包受损,赵某与安检员发生纠纷。安检员承认操作有不当之处,表示愿意适当赔偿,但赵某坚持称自己的背包价值不菲,必须照原价赔偿,双方分歧较大。
当时,“退役军人服务站”当班的驻站民警金斌斌,一方面召集双方调解,反复讲述民事法律关系,努力缓解双方的僵硬关系。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曾在部队从事过军服质量检验的工作经历,对赵某的背包作了鉴别,实事求是地还原了背包的真实价值,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军转警”们很多人都是身怀绝技,有的是“飞毛腿”,跑得特别快;有的是“大力士”,力量特别大;有的是“智多星”,点子特别多......他们将在部队中训练出的本领运用到日常创车站平安、为人民服务的点滴之中,他们的事迹或许不惊天动地,但他们用辛勤付出大力弘扬了警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平安的精神。
服务千家万户 用心传承鱼水情
一走进“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警务室,便看到办公桌清爽整洁,书柜中整齐摆放着工作笔记本和思想政治书籍,尽显军人风范。转过身,便是一面照片墙,墙上挂满了警军共同执勤守卫温州南站的暖心画面。看着照片中“龙侠义警”们为乘客们抬行李箱、帮助乘客购票、为群众指路,佘大勇很是感慨,时光过得飞快,“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已满四年,我们始终不忘初心,齐心共筑惠民爱军的平安线、幸福线。
“退役军人服务站”还接待过一些在退役在家“赋闲”的访客。据民警张志介绍,他们会把自身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告诉他们,和他们唠唠家常,邀请他们参与我们“龙侠义警”的巡逻执勤任务,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民警徐宇补充道,一些退役军人在参与过服务站的活动后,通过辅警招考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圆了从警梦。
此外,“退役军人服务站”面向退役军人设置了休息区,向退役军人们提供了“百宝箱”服务,以及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提供社会招聘信息等,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退役军人服务站”自成立四年多来,共举办接待日、警务室开放日、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50多场,服务退役军人200余人次、乘客1000余人次,现场化解矛盾20余件,收获感谢信(锦旗)10余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