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42/2023-0009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国资委
成文日期 2023-12-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国资委2023年工作亮点和2024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3-12-29 11:30 来源:温州市国资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今年以来,温州国资国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紧紧围绕“1155”工作主题主线(即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一个中心,以推进国资综改提高经营效益为一个主基调;聚焦布局优化、效益提升、完善治理、高效监管、党建引领等五大主攻点,深入开展能级跃升、运营提质、赋能增效、稳企护航、双创争先等五大行动),坚决有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一、2023年工作亮点

(一)谋深做细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根据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安排,持续优化完善温州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方案,组建温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院,深入开展国企改革发展课题研究论证。同时,加快推进市属国企市场化改革先行先试,研究出台市属国企市场化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形成推进市场化薪酬制度改革、优化工资总额内部分配方式、建立市场化用工和人事管理等10项核心改革试点政策,率先启动国际贸易、温州一百、交运能源、工创投资等4家相对成熟的二级企业试点探索,按照“一企一策”实施差异化、精准化授权放权,以试点企业点状突破带动市属国企全面做强做优做大。

(二)创新实施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聚力打造全市公用事业经营管理平台,以市级国资控股、县级国资参股方式,通过市县两级国资股权等价置换,对市域内水务、燃气、环保三大板块国有资产进行整合,实现全市公用事业发展统一资本运作、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为区域国资一体化发展提供温州样板。目前,市公用集团已完成水务、燃气、环保三大板块集团组建,顺利接管乐清、瑞安、平阳等7个县市涉改企业,完成股权划转价值近269亿元,成功获评AAA信用评级。

(三)纵深推进国企用工管理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用工管理的实施方案》,出台5个配套工作指引,建立用工总量核定模型并实施动态管控,加快探索高效合规的员工退出机制,通过考核激励与招聘约束,倒逼企业逐步将企业实际用工总量控制在合理规模以下。强化引才用才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市属国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深入谋划国企中层领导干部任职交流机制。创新干部跨省带岗学习培育模式,先后选派两批28/名高学历、年轻化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赴广州头部国企进行带岗学习。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选择5家充分竞争企业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四)全面优化国企绩效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市属国企综合考核机制,实现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各类考核融会贯通、一体推进。同时,坚持效益导向进一步改革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企业内部分配机制,试点推行中长期激励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创新实现工资总额预算“全覆盖”、人工成本“全预算”和绩效联动“全挂钩”,不断激发国企争先创优活力。目前,已在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五)扩投资优服务强化战略功能。引导市属国企聚焦主业持续深化与青山控股、光大环境、省交通集团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积极向科创基地、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拓展。全年完成投资351.2亿元。牵头组建温州数据交易中心,组建200亿元规模的“温创投”基金,扎实推进市域铁路S3线、青文高速、瓯江引水工程、府东路过江通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金丽温东延线、市域铁路S2线顺利通车运营。全方位参与“迎亚运 享赛事 游温州”活动,全力做好温州奥体中心、温州市体育中心等亚运场馆运维和硬件设施提升保障工作,做好亚运期间交通保畅、物资保供、环境保优、除险保安等各项工作。

(六)持续深化综合监督体系建设。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追责标准和工作流程。全面推进市属国企融资管理情况财务专项检查审计、二级企业运营管理专项审计、工程建设领域“挂证”问题整治等工作。目前,已督促开展监督追责事项90余项,堵塞1.7亿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加快打造温州“国资大脑”,上线运行数据管控中心和“产业布局”等重大场景应用,编制印发《温州市国资监管业务数据指标库》第一批963个数据指标集,实时监控1300多个银行账户,市属国企智慧用工管理系统、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应用等多个成果获评省级数字化改革典型案例。

(七)统筹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印发《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试行)》及其行动方案,指导企业组建合规管理委员会,着力推进“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三项重点工作及岗位合规职责清单等“三张清单”制定工作。市级层面聚焦授权放权,深入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6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逐件审查,明确废止5件、修订8件,计划新制定4件,进一步明晰国资监管机构和国企的职责边界,强化过程监管和外部监督。

(八)坚持风险防范守牢安全底线。按照“月分析季报告和风险即报即控”原则,完善全市监管国企到期债务动态监控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并建立常态化培训交流机制,帮助市县国资国企领导干部解决债务融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目前已举办专题培训2期。抓好成本关键环节和重点要素管控,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推动高成本存量融资置换,减轻企业债务压力。今年已完成存量融资置换347.54亿元、全周期节约利息成本9.93亿元;清理长期应收债权14.6亿元。

(九)多盘活优化国有资产。积极推进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成立工作专班,主动对接不动产登记中心、市资规局确权登记局等单位,分类分批推进产权办理工作。今年完成产权办理67宗,办出不动产权证197本,涉及房产土地面积84.7万平方米,激活资产价值超24.4亿元。同时,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全面进场交易,规范进场交易资产范围、程序、费用等,不断提高资产交易质效。今年累计进场交易745宗,交易金额约31.86亿元,溢价率超5%。

(十)构建党建统领国企治理新格局。聚焦“全企一体、双融共促”,深入开展国企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调研,建立全市国企党建学习提示、片区联系等机制,实现“四强四优”党建示范点创建率达54.5%,“清廉国企”示范点培育率达47.5%,混改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77.8%。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落实“抓机关带系统”双重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以治促强,坚持发展导向、以学促干,大力赋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精心谋划“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国企”“‘八八战略’在身边”等系列活动,着力构建“瓯江红·zhi国企”系统党建品牌“1+10+X”矩阵,17个党群服务中心集中推出29项特色服务清单,获评《国企》党建品牌建设优秀案例,持续拓展国企党建品牌影响力。

二、2024年工作思路

结合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温州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和效益导向不动摇,持续强化“统的力度、放的活度、扶的强度、考的准度”,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温州“强城行动”三年计划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改革攻坚,更大力度打造现代国企。一是谋划推进国资综合改革。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温州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工作,推动布局优化、治理完善、科技创新等7大措施落地见效,搭建大国投、大城发、大交通等三大持股平台,推动房地产、物业管理等同质化业务企业整合。持续推进国际贸易、温州一百、交运能源、工创投资等4家企业市场化改革试点并总结提炼、复制推广做法经验,指导各集团公司至少启动1家所属企业实施改革,并逐步向其他市属国企延伸。二是持续深化国企用工改革。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用工总量管控,科学测算用工规模,扎实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不断优化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推进市属国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广州等先进地区国资国企带岗学习,激发各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市属国企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的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破除平均主义,实现薪酬按业绩贡献分配,建立有高有低、能升能降的分类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更好激发积极性。推进国企市场化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深化中长期激励扩面提质工作,稳妥实施企业年金制度。

(二)坚持运营提效,更大力度提升治理水平。一是理顺治理机制。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权责边界,完善议事规则,合理确定市属国企董事会规模,研究探索市属国企“外大于内”董事会运行机制。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动态调整充实外部董事人才库,健全外部董事履职评价体系,强化外部董事报告机制,加强考评结果运用。规范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与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有机衔接,建立授权清单。二是强化合规管理。研究制定合规管理建设强化年行动方案,以全面提升合规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治理,着重抓好三至四个重点领域或薄弱环节合规管理工作,形成相应的市属国企专项合规管理指南或计划,同步推动市属国企积极探索在下级子企业开展合规管理建设工作。三是注重资产盘活。全面梳理国有资产利用情况,精准制定低效无效资产标准,逐个资产制定利用计划,通过投资、租赁、无偿划转、转让、剥离、政府拆迁征收或收储等方式,实行台账清单销号式管理。规范资产租赁管理,实现联交中心资产交易“应进尽进”,建立承租人黑名单共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房产土地权证遗留问题化解。全年力争盘活资产5万平方或实现价值5亿元以上。

(三)坚持服务发展,更大力度发挥战略功能。一是抓投资强基金。紧盯基金投资赛道,支持市属国企积极参与基金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协同打造产业链生态。加快推动200亿元规模的“温创投”基金落地见效。建立科学的基金管理机制,出台市属国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提升产业研究和基金运作水平,做到风险防控与赋能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二是抓项目优效能。紧扣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存量项目进度和增量项目谋划,全年计划投资300亿元左右。加快推进市域铁路S3线、青文高速、瓯江引水工程、府东路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深化与青山控股、光大环境、省属国企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三是抓产业重科创。加快推进市属国企科技创新发展,以优势企业为平台加快专业化整合,加大国有经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布局力度。鼓励引导市属国企运用股权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实施一批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四)坚持防范风险,更大力度强化监管效能。一是综合监督提质提效。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研究出台加强市属国企经营投资容错免责工作的意见,制定尽职合规经营投资免责事项清单。着力打造“业务监督、审计监督、追责问责”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督工作格局,做到多组织树多层级管理与平级独立管理相配合,将监督追责日常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实现监督追责工作的全流程展现。完善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机制,规范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二是降本增效有力有序。开展政府及部门拖欠市属国企资金清欠行动,理清企业与政府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按照“谁主管、谁办理、谁清收”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全力以赴推动清收工作,尤其是对有疑问、有分歧、有纠纷的欠款,积极沟通、认真审核研究,主动担当、依规判定,合力协商突破难点和困难,形成共识明晰欠款,确保各类资金做到应收尽收、能收即收。开展长期亏损子企业专项清理行动。三是智慧监管联动联控。以信创替代为契机推动国企业务系统精简优化大整合,破解各集团内部各类信息系统“烟囱”林立,同类应用重复建设、数据散落等问题,实现市属国企综合办公系统国产化全覆盖,OA办公系统整合率达到85%;继续推进“国资大脑”平台的迭代升级和深化应用,完成市属国企人事监管应用、纪检监察应用、监督追责应用的建设和推广使用,加快形成国资数字化监管闭环。

(五)坚持党建引领,更大力度增强发展动能。一是着力“破题”,聚焦关键打通堵点。以主题教育工作为契机,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链条制度体系,在市属国企三类71项调研成果基础上,发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院作用,聚焦国企党建引领改革发展重难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并找准对策,从“找问题”向“找对策”转变,从“单项治理”向“系统施治”转变,打造国企党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温州样本”。二是深度“融合”,放大党建引领质效。以国企党建考核为总抓手,把牢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主线,深化党业融合同频共振理念,在联合市委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5方面17条考核评价细则的基础上,总结首年考核评价经验,以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建统领,服务中心大局”指标为切口,进一步健全国企党建工作纪实清单机制,引导国企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明晰大党建格局下国企党建工作落地见效的具体实施路径。三是全域“出彩”,打造系列硬核成果。创建“四强四优”基层党建示范点30个以上,优化提升国企党群服务中心“1+N”矩阵服务模式,创新打造若干国企党建示范带。持续推进国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国资委党校为依托提升教育培训质效,开发“国资大讲堂”模块3期以上;以“清廉强基”计划为牵引,培育“清廉国企”示范点40个以上;以“统战群团”样本为突破,擘画国企党建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