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努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截至12月底,12家集团资产总额2214.19亿元,负债总额1331.96亿元,所有者权益88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2%、18.56%、12.61%;平均资产184.52亿元,资产超百亿企业7家。
一、主动作为,2017年国资国企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服务大局体现新担当。提前超额完成国企招商引资年度任务。截至11月底已到位内资27.6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8.38%;利用外资3938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96.9%;已连续4年获支持温商创新创业一等奖。旧市场整治提升进展喜人。截至12月底,33家国企旧市场(含农贸市场)安全隐患整治率、无照经营户整治率均达100%,处置违章建筑面积67784平方米;圆满完成新建1家(现代冷链物流市场),整治5家(东方灯具市场、木材市场、黎明农贸市场、大华家电、大华文具总汇),搬迁4家(锦绣农贸、水产批发、印刷物资、生猪肉市场)的全年工作目标。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保障贡献突出,城市都市区建设提质推进,公共交通体系日渐完善,市域铁路框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建设成效明显,BRT快速公交加速成网,一大批保障房、城市公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粮食储备等民生工程陆续建成。
(二)投融资改革展现新成果。兼顾市委市政府重要任务完成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分类改革国企投资任务确定方式,投资机制基本理顺。2017年度投资任务合计达276.98亿元,占市本级3/4,12月底已完成280.48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开展14个已竣工项目投资后评价,倒逼前期工作完善。进一步规范直接融资项目审查审批,1-12月完成实际融资425.35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占10.58%。建立国企债务、运营实时监控报告机制,积极防范财务风险。
(三)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国企上市培育。优选8家企业建立“重点培育上市国有企业库”,纳入年度考核挂牌倒逼,珊溪公司、温州银行、市交投集团所属监理公司进入实质性辅导阶段。其他改革同步推进。顺利完成温州机场参与全省机场资源整合;成功实现华卫智能公司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金投集团啤酒产业股权重组和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总投资7800万美元的百威英博120万吨啤酒项目成功落地;编制形成我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组方案,走在全省前列。
(四)监管效能得到新提升。改革建立分类业绩考核制度,重点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考核结果与企业薪酬直接挂钩。坚决落实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要求,国企领导平均降薪19.5%。改革完善员工工资总额调控机制,重点与企业效益及物价水平挂钩,凸显工资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出台《市属国有企业福利性支出正面清单》,彻底改变国企福利无据可依的混乱局面。开展国企采购、资产交易、对外捐赠等六大领域监管业务专项检查。提前一年实现126家二级企业国家审计全覆盖。
(五)从严治企形成新局面。召开全市国企党建工作会议,全面完成党建进章程,更好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创建,实施工程项目、“三重一大”、选人用人等“六大领域”执纪监督,国企作风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引人才、提素质”工程,围绕改革发展、风险防控等主题在北大、浙大开展多次专题培训。
二、突出重点,积极谋划2018年国资国企工作任务
(一)以重奖重罚助推大建大美。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改革国企业绩考核方式。将“两线三片”、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等重要工作作为考核重点,通过考核措施进行倒逼,努力实现市域铁路S1线国庆前通车、历史街区国有商场业态提升等既定目标。一是加大企业间的考核薪酬差距。调整考核办法,加大重点攻坚工作加分扣分幅度,将先进和落后企业的薪酬差距拉大到10—15万,实行重奖重罚。二是加大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参与。重点工作目标的设置由国资委牵头各行业部门共同研究确定,考评时组成联合评审组评分。三是拉开同一班子内部成员的薪酬差距。根据个人贡献按0.6—0.9的系数差别计算副职年薪,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四是强化完全竞争企业薪酬激励力度。选择设计集团为试点,试行薪酬随效益升降同步扩大20%,进一步激发其活力。
(二)以机制创新推进招商引资。本着继续争取第五个一等奖的目标,更好落实新一年招商引资任务。一是建立招商项目库滚动调整机制。按照“我有什么”“我要什么”和“别人有什么”“别人要什么”两条线索,引导国企进一步明确并定期调整招商方向、引资重点、产业要求、目标客户,做到精准招商。二是创建国企招商一体化网络机制。统筹配置全系统招商资源,实现产业发展统一规划、招商信息统一共享、落地项目统一布局,搭建跨企业的招商合作共赢平台,提高招商效率和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方式与途径。探索国企存量资产、股权投资等招商新方式;指导国企加强与专业化招商代理机构合作,深化各种合作经营可行性研究,加强定向推介。
(三)以梯次培育引导国企上市。一是加快新国企上市辅导。争取各方支持协调解决制约因素,力争明年二季度温州银行IPO报证监会、年底前浙江珊溪公司IPO报证监会。同时积极辅导设计集团整体上市,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意见出台后,推动该集团事业单位改制,提高盈利水平,为IPO夯实基础。二是充分发挥既有上市平台作用。推动浙江东日农副产品批发业务向国内三、四线市场拓展,结合新的投资项目,以配股或增发股票的方式开展新一轮融资。三是进一步挖掘潜在上市资源。引导其他二三级企业积极理顺产权关系、规范财务运行、创新经营业态,完成治理结构转型升级,为今后股改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四)以改革重组促进国资做强做大。一是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质性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决策委员会,选择金投集团作为改组试点企业,以管资本为主厘清与国资委及持股企业的关系,建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实现正式挂牌运作。二是加快优化国资结构布局。积极推进国有股权多元化改革,通过加大对央企、省企等国有资本的招引力度,力求在能源、公用事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合资合作实现新突破。三是加速推进企业“瘦身健体”。开展国企内部整合重组“回头看”,指导各集团重新梳理所属企业架构,按照优化调整、加快扫尾的要求,对所属企业进一步优化、整合、注销,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四是引导促进国企强强联合。由市金投集团、现代集团设立合资公司,打造温州自己的国有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市交投集团会同城投集团、设计集团及中交二航局共同投资的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力争明年投产。进一步促成设计集团、建设集团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达成项目合作,实现共赢。
(五)以强化监管倒逼国企做优做精。在坚持完善产权交易、财务监管、国企采购等基础监管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董事会决策程序及“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落实董事法定责任。建立并强化竞争类企业董事会中各种专门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外派监事会制度,完善监事履职报告制度和评价制度,强化监事会监督成果的运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国企领导人员管理体制。配合市委组织部,促进机关与国企领导人员的双向交流,选择竞争类二级企业开展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由董事会在组织部及国资委的指导下选择经理人员,实行契约化管理。优化国企领导人员退休待遇机制,解除其后顾之忧。三是通过“开前门堵后门”强化员工激励。进一步完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选择合适企业开展薪酬总额倒逼试点和市场化协商工资试点。督促企业彻底清理正面清单以外的福利项目,把激励机制引导到工资总额这一正向制度上来,进一步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六)以大党建铸就国企铁军。一是全面强化党建考核。建立国企综合评价制度,党建考核占比提升至20%,出台专门的党建工作评价制度和考核体系。全面推行“国企党组织书记挂牌攻坚活动”,引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建立国企党建现场会制度、巡查制度、约谈通报系列制度,倒逼工作落实。二是保障党建机构人员配备。按照规定配齐国企党的工作机构和专兼职党务工作者,明确分管领导,设置专门或合署的党建工作部门。按规定比例落实党建工作经费,确保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三是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清廉国企”建设,重点围绕企业党委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监督责任保障、关键环节整治、企业内部监督、加强纪律审查等领域健全机制,持续正风肃纪,打造国企铁军。四是以管资本为主实现国资委职能转变。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启动市国资委职能调整改革。重点通过调整优化监管职能配置和组织设置,增加监督专门力量,但又不直接干预企业依法行使自主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