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李国兴加入了珊溪水利大家庭,经历了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运营、改革等重大节点,从兢兢业业的运行值班员成长为专业技术领军骨干。李国兴把“运行安全第一”贯穿于工作始末,坚守在生产一线。
一头扎进技术沃土
1998年5月,李国兴来到珊溪水库建设指挥部报道后,就被分配到工程处参与建设。“当时指挥部领导对我们年轻人要求非常严格,我每天要爬到溢洪道180米高程,统计设备进场,工程进度施工情况,及时形成现场第一手资料,步行来回要接近10公里,途经开挖出来的马道边坡,都是爆破的碎石,开挖的黄土。虽然辛苦,但是看着渐渐拔高耸立的大坝,心里非常的自豪。”李国兴回想起参加工程建设的时候依然记忆深刻。
1999年,李国兴作为技术人才培养对象跟随大部队,参加紧水滩电厂为期8个月的运行专业学习。在2000年6月28日珊溪电厂首台机组发电,他才真正开始了运行管理的职业生涯。
2003年在珊溪电厂夜里值班中,紧盯屏幕的李国兴突然发现蝶阀层有漫水,他立即和同事前往查看。到了蝶阀层后,发现漫水来势凶猛,最深有一米多样子,光线微弱无法看清。李国兴意识到想要用眼睛找到并判断出问题闸门是根本不可能的,立即和同事根据水流方向和日常运行检修经验,凭借脑海里现场设备地图,迅速分析判断出问题闸门所在之处,马上下水处理关掉阀门,排出积水,成功避免了水淹厂房重大事故。
成为齿轮中的一环
“运行工作是环环相扣,齿轮样连轴转的,8小时之外,应该还有16小时!”二十年来的运行工作,早就让李国兴习惯了半夜被故障电话惊醒的生活了。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封锁,在人员受困、运行岗位极度缺人的情况下,他连续坚持在生产单位珊溪电厂工作一个多月,在参与倒班组织生产,保电保水保障民生的间隙中,主动肩负起前线防疫保障和后勤采购物资的工作。
同时,拥有高度责任心和履职担当的李国兴在“智慧水利”建设蓝图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20年珊溪水力集控中心建设因疫情原因按下了停滞键,为了加快建设步伐,作为集控中心建设筹备组成员的他,在兼顾珊溪电厂运行科重要工作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办公硬件设施不足等条件,每隔两天在相距100多公里的温州鹿城区和文成县珊溪镇来回奔波,组织珊溪和赵山渡两个厂站人员在工作时间外轮流交叉熟悉设备,培训,考试,完成集控运行队伍的选拔、组建,遴选外委单位辅助过渡。在基础薄弱,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和集控中心同事一起,联系考察多家系统内电厂,完成了建立集控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等工作。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李国兴还组织开展受控厂站设备运行联调工作,编制相应的规程,对受控厂站设备做好分类管理,为后续做好厂站职责边界划分打好基础。在李国兴和建设筹备组的努力下,2021年6月29日珊溪水力集控中心正式通过省调专业验收,投入电网运行,这也标志着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发展步入了“智能化”的新时代。
破解难题“操盘手”
在集控中心投入正式运行后,李国兴就从珊溪电厂运行科调到了集控中心运行科,成为了一体化智管平台的“操盘手”成员之一。由于集控中心及受控厂站运行值班模式转变暂不符合现有人才队伍条件,仍需要长期的充分磨合和沟通,因此集控中心自成立运行以来,李国兴一直以24小时在线的工作状态解决紧急中心和现场的问题,经常性半夜前往消除缺陷,及时和珊溪电厂、赵山渡电厂、引水管理处沟通联系。除此之外,李国兴还积极带动运行科职员,高度配合上下游沿线乡镇等单位救援、抗旱等事宜。
为了更好科学调度珊溪水利枢纽,提高水能利用率,提升公司效益,李国兴作为集控中心运行科负责人,积极配合专班开展工作,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发现总结了赵山渡水库可调库容极为有限,渠系供水又在不断扩大范围增大流量,区间有两座水电站拦蓄等现有困难。他说“这就好比拎着桶装水倒入矿泉水瓶,不能溢出又不能少于合格充装质量要求一样困难”。通过调整思路,他立即修改年月周计划,开展实时调控操作,确立落实“珊溪水库为龙头,降低单耗,节能增效;实施赵山渡水库反调节,控制水位,减少弃水;渠系保障安全供水”为主的联合调度基本控制原则,为提高珊溪水库蓄水位,增加蓄水量打下运行基础。
李国兴经常说:“虽然运行工作比较枯燥和平凡,但是能实实在在调度好‘温州人民的大水缸’,作为幕后运行人员也是充满成就感。”李国兴把平凡工作当学问来研究,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