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42/2016-0030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国资委
成文日期 2016-0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国资委2015年工作总结与2016年工作思路
时间:2016-01-07 14:55 来源:温州市 浏览次数: 字号:[ ]

温州市国资委2015年工作总结2016年工作思路

2015年12月)

  温州市于2014年11月份出台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蓝图;2015 年以来,我委围绕温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与规划,结合中央和省、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新精神,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5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国资规模与营运能力逆势求稳。在企业经济增速下滑、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市属国有企业以“经济求稳、改革求进”为目标,迎难奋进、狠抓经营,努力实现企业逆势转型升级。截至2015年11月底,14家集团公司资产总额为1741.96亿元,同比增长14.9%;负债总额1032.24亿元,同比增长23.97%;所有者权益709.72亿元,同比增长3.85%14户集团平均资产达到124.43亿元,资产超百亿集团7家,超两百亿企业3家。其中,14家市属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8.68亿元,8家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实现盈利企业共9家,利润总额为1.50亿亿元,亏损主要来自于名城、城投、交运、公用等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另外,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市属国有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共确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1295亿元。先后组织各市属国有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型经贸活动10余次,并组织市属国有企业赴广东、重庆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推介活动。截至11月底,市属国企56个项目已落地,项目总投资约616.06亿元,到位资金126.23亿元。

  (二)投融资体制模式改革完善。充分发挥国有投融资平台作用,市属国有企业2015年度投资任务为258.16亿元,承担全市重点建设项目48个,投资任务为55.90亿元。1-11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04.49亿元,完成率为79.21%。今年市属国有企业全年计划融资总额416.76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融资总额增长2.85%;1-11月份累计完成融资319.34亿元,直接融资占总比重26.45%。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指导企业先后启动浙江东日优质资产置换工作,市公用集团所属珊溪水利公司上市培育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市金投集团金海蕴公司股份制改造和新三板挂牌上市工作,以及温州机场汉莎航空食品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特殊管理机制试点经验总结工作。同时,探索运用PPP模式服务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市公用集团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项目和市铁投集团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成功入选国家PPP项目库。

  (三)国资国企分类改革基础夯实。按照资产属性和业务类型,将14家市属国有企业和251家市属国企所属企业划分为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和竞争类企业,分类明确企业改革方向,实现差异化管理。完成14家市属国有企业和193家市属国企二、三级企业的主业确定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切实关注与重视主业经营和发展,提升企业主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经营发展能力。另外,完成二、三级企业设立和调整的程序和机制改革,在严格压缩现有国资集团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基础上,允许国有企业在主业和发展规划范围内新设必要的二级、三级企业。

  (四)国资监管体系完善提升。修订企业人员编制和劳动用工管理等相关制度,集团本级实行编制总额及实名制管理;功能类、公共服务类企业二级及以下企业实行编制总额和备案管理;竞争类企业二级及以下企业用工管理以市场配置为主,其编制总额结合薪酬倒逼、成本控制等机制确定和实行备案管理。完善市属国企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办法,规范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权限和管理机制;分类改进董事会结构,并正式实施外派监事会制度。修订市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融资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等制度,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定期动态反映债务风险情况,加强资金统筹使用效率。开展流动性风险评估工作,对企业当前和未来5年负债能力和流动性风险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出台《温州市属国有企业资金存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企业资金存放须在事前明确规则、事中集体决策、事后定期公示等要求;同时注重利益回避和报告制度。

  (五)国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注重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国资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先后举办3期市国资系统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班,420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参训;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10名入党积极分子参训;4期北大、复旦等高校国资监管专题业务培训班,240名业务骨干参训;1期国家职业经理人和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130名国企职工参训。深入推进国资系统党建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全年共落实党员发展计划163名,表彰“红色细胞工程”建设示范点20家,培育四星以上党组织317个。健全完善党员关爱机制,加强对基层群众的联系和服务;先后组织开展“情满端午”慰问走访活动、“一对一”结对助学活动、“爱心圆梦〃永嘉行志愿服务活动、“红七月”广场服务、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劳动用工、党风廉政、正风肃纪等专项检查等22批次;其中,在2011-2014年度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违规福利费收入清退整改工作中,共有103名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完成清退, 总计清退违规福利费1493585.9元。

  二、2016年工作重点

  (一)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抓好顶层工作设计。一是扎实推进制度修编工作。对原有“1+14”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修改完善;共保留7项、修订6项、新增6项、取消1项;构建“1+19”国资监管制度体系。2016年,我委将继续履行相关程序,力争早日发布剩余3项制度,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调研、全面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6年3月完成各国资集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于20166月底前完成温州市国有经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评审。结合十三五国有经济规划编制,研究市属国有企业进一步整合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向市政府提出意见或方案。

  (二)围绕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夯实国资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国企分类业绩考核和工资薪酬管理机制。根据中央和省级相关精神修编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及工资总额等管理办法;将市属国有企业分为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及竞争类三类企业进行业绩考核;并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功能类企业考核以完成政府性任务为主,相对弱化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考核以完成政府性任务和社会评价指标为主,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竞争类企业考核以经济效益为主,相对弱化完成政府性任务。二积极做好产权管理等基础工作。以企业国有产权登记为产权管理切入点,努力掌握市级国有企业的资本金状况。努力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方针,以多方位的产权管理专项检查为抓手,建立惩治和预防并举的产权管理惩防体系。三是推进国资系统信息集中化建设。创建国资系统信息化集中管理新模式,按照“统一规划、急用先行”的原则,基本建成集团层面统一、高效、集约、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四是要强化对县级国资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县级国资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实现市县国资机构的业务交流和经验推广,努力打造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的良好格局。

  (三)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有序开展各项审计督查。一是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计划用3-5年时间,对市属国有企业及所属企业全面开展审计,并督促已审计企业就存在问题完成整改工作。截至2015年,已对14家市属国有企业及54家市属国企所属企业开展全面审计调查工作。二是加强投融资及财务监管。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对市属国有企业及所属企业在2011年11日至2013年1231日期间投资完成并进入正常运营(或使用)状态1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工作,以后评价倒逼投资行为前期决策工作的完善。同时,根据财务决算专项审计结果,督促帮助问题企业规范财务管理。三是组织开展国企采购专项检查。组织开展采购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国企采购项目预算编制、采购方式确定、操作程序及信息公开等环节;并要求各市属国有企业适时组织对二级企业自主采购项目重点环节进行抽查,抽查面不低于30%。四是积极开展执纪监督检查。重点组织开展对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专项检查,计划全年完成对三份之二企业的专项督查工作;组织对市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

  (四)围绕发挥国企政治优势,加强国资系统队伍建设。一是深化理论学习研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与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季度不少于1次;健全完善委领导联系企业等工作制度,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要走访10家以上二级(三级)公司,蹲点调研时间5天以上。坚持机关周三学习例会制度与支部学习会制度,推进例行学习常态化;以“温州国企讲坛”、“先锋论坛”等学习平台为载体,创新“党员夜学”,打造党课“微平台”,不断丰富党员学习内容与形式。二是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机关联系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中心大局、服务基层群众的“双联系双服务”机制。以国资系统“走百访千”活动为载体,建立“五必访”制度,积极为机关党员办实事,营造和谐温暖的机关氛围。同时,有效整合与协调系统志愿者队伍,形成团队网络,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三是抓好人才与培训工作。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属国有企业用工编制“只减不增”的精神,利用编制总额及工资总额“双控”手段解决部分市属国有企业人员增长、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注重调节国企人才队伍素质结构,根据市属国有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计划,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和素质提升工程。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化“清廉国企”创建,开展“树新形象、做好榜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万人评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所”活动要求,深入开展“破两难、纠四不”、“公共服务体验式查访”、“正风肃纪”等专项整治活动。指导企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有关实施细则,坚决纠正“四风”。加强“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严格规范企业管理人员职务消费,深入开展效能监察,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同时,在国企建设项目“阳光工程”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运作流程,开展操作技能培训,指导系统改进完善。